商标转让交易市场升温:闲置商标如何“变废为宝”?
近日,一则“奶茶品牌‘茶言观色’商标以180万元完成转让”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。随着商业竞争加剧和知识产权意识提升,商标转让交易正从边缘走向主流,成为企业获取品牌资源的重要渠道。
市场新趋势:从“沉睡资产”到“流动资本”
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,2023年我国商标转让申请量达89.3万件,同比增长17.6%。这一数字背后,反映着市场主体对商标价值的重新认识。
“我们经手过一个典型案例。”某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负责人透露,“某制造业企业停产多年,但其注册的‘骏马’图形商标最终被新能源汽车公司以250万元收购,比该企业当年注册资本还高。”
当前商标交易市场呈现三大特征:
- 跨界流动明显:传统行业商标被新兴行业收购重组
- 地域差价突出:经济发达地区商标溢价率达30-50%
- 国际交易活跃:涉及跨境交易的商标转让同比增长24%
交易动因:多方需求催热市场
供给侧:不少企业手握闲置商标却年付维护费用。某服装企业负责人坦言:“我们注册的防御性商标每年费用超10万元,通过转让不仅盘活资产,还反哺了主营业务。”
需求侧:初创企业普遍面临“取名难”困境。“注册新商标要1年以上,直接购买现成商标能让产品快速上市。”某电商品牌创始人的观点颇具代表性。
投资侧:专业商标投资者开始涌现。曾成功运作多个餐饮商标的王先生表示:“优质商标年增值空间可达15%-30%,远超很多传统投资渠道。”
风险警示:交易环节仍需规范
虽然市场热度攀升,但风险不容忽视:
- 部分商标存在权属争议
- 近似商标可能导致侵权
- 恶意抢注现象仍未绝迹
某科技公司就曾遭遇困境:“花费80万元收购的商标,因原权利人债务问题被法院查封,维权过程耗时两年。”
专业建议:实现价值最大化
对于有意参与商标交易的市场主体,专家建议:
1. 尽职调查:通过专业机构核查商标状态、使用历史和法律风险
2. 价值评估:综合考虑行业特点、品牌内涵和市场热度
3. 规范流程:使用官方示范文本,完成备案登记
4. 后续规划:提前规划商标使用方案,避免价值贬值
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人士表示:“正在推进商标数据互联互通,未来将推出标准化交易平台,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。”
随着商标法修订提上日程和数字经济发展,商标转让市场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。这块曾经的“价值洼地”正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,展现出新的活力与机遇。
(应受访者要求,部分人物为化名)